水是酒的命脉,不同地域的江河湖泊,孕育出不同的水质、气候、作物。无数“酒人”将酿造技术与自然地理密切结合,终将酿出风味各异的杯中琼浆玉露。
好酒还须好水酿
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名酒必有佳泉”。在我国,大部分的酒厂都是采用泉水、井水和优质的河水来酿酒。
古人对于水与酒的关系很早就有认知。先秦典籍《礼记》中就列有酿酒的六要素,其中之一即为“水泉必香”,也就是必须要用甘甜的泉水来酿酒。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酿酒较好用河水。此外,还提到“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咸则不佳”,也就是说,如果在远离河流的地方酿酒,可以用甘甜的井水替代。
在酿酒过程中,首先,水可以作为糊化淀粉,也可作为溶解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各种微生物活动所需的介质。其次,水在蒸馏这道工艺中起到传递物质和热能的作用。同时,勾兑时所用浆水直接影响成酒品质。
研究表明,水的硬度、碱度,以及其中富含的矿物质,都会对酒的香气产生影响。同时,水体组成的庞大水系也会参与形成局部地区微生物菌种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微气候”,并悄悄地作用于整个酿造过程,这对酿酒来说十分重要。其中,有名的便是赤水河流域,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水蒸发升腾,融入湿热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混合一体,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为美酒酿制提供了特别的天然环境。
依水而兴的名酒镇
水除了是酒的原料外,还带动了名酒镇的形成。在历史上,运河流域的酒业通常十分发达,原因有几点:一是运河上人流密集,消费群体大。二是船只途经各地,有时需花几天,甚至几个月等待过闸。这时,船上的人就要通过饮酒消磨时间。三是船工长期在船上就食,需要饮酒御寒。
清朝中期,仁怀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之一,大量商人、船工、纤夫等云集于此,成为白酒的重要消费人群。当时,茅台镇作为仁怀水运的终点与陆运的起点,有数十家酿造白酒的作坊。后来,一家名为“成裕烧房”的作坊,研制出了“酱香鼻祖”——茅台酒。
安徽北部的濉溪亦是如此,其地处淮河流域,大运河曾在此经过。濉溪自古就是“著名”酒乡,明代万历年间已有酿酒作坊10多家。其中,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就是中国目前较大的酿酒遗址。
武汉作为著名的“九省通衢”,在明清时期市井繁荣,酒肆众多。一个姓刘的人发明了一种新酒,喝起来犹如山西汾酒,被称为“汉汾酒”。特制黄鹤楼酒就是汉汾酒的代表。
在中国各个流域,好水出好酒的故事不胜枚举。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饮上一杯美酒,洗去一年的风尘,无论团圆与否,身在何方,品一品家乡美酒回味着家的温暖,甚是美哉。